“月薪2万吃不起!”“百果园随便买买,一百块钱就没了。”面对网友吐槽,8月8日,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发视频回应:我认为商业就两种,第一个利用消费者的无知,第二个教育消费者成熟,像百果园这么多年来都走在一条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,我们不会去迎合消费者。
余惠勇的这番回应,实际上是表示百果园将坚持走高价市场定位、高端消费路线,不会为了满足低端消费市场的需求而降低水果的品质、价格。在当下较为低迷的消费环境下,此番言论不可避免地引发巨大争议,有网友认为其充满了“爹味”,甚至有人嘲讽“上一个这样说的是钟薛高”。
自由竞争的市场是参差多态的,供给与需求都呈现多元化,没有哪个企业可以占领所有市场份额、满足所有类型的消费者,所以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市场目标,并采取相应的经营方略。百果园的高价定位,是为满足部分对水果品质有高要求、对价格不敏感的高端消费者,普通消费者认为贵也是正常的。
百果园选择了服务高端市场,那么失去中低端市场,是市场差异化竞争的必然结果。而百果园所谓的“教育消费者”,实际上是在押注消费升级,随着经济持续增长,未来会有更多高收入群体涌现,能够实现百果园的发展目标。
但是,高端市场定位并非只是高价格,还应是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,否则就名不副实,将被消费者用脚投票。百果园标榜“品质至上”,近年来质量问题却频发,难免遭到消费者的吐槽。
据报道,全国12315消费投诉信息公示查询平台显示,近年来涉及“百果园”的相关投诉共1769条,投诉问题多为食品安全相关。而在黑猫投诉平台,记者搜索关键词发现,共有3091条投诉涉及百果园,多数也为食品安全问题。此前,湖北经视“3·15特别报道”也曾曝光了百果园一门店将烂果做成高端果切售卖的乱象,相关报道一度登上热搜。
由此可见,百果园的品质管控存在疏漏,并未完全兑现“品质至上”的承诺,怎能令消费者信服,又有什么底气去“教育消费者”呢?
事实上,从财报看,百果园2024年遭遇营收下降、首次出现净利润亏损,门店数量也缩减了近千家,正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市场结果,表明其品质并未匹配上高价定位,市场没有买账。余惠勇身为董事长,应吸取市场教训,强化企业管理,别再高调“教育消费者”了。
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,企业和消费者本就是相互塑造的关系,企业通过品质和创新创造价值,消费者用选择权定义价值。企业若想在市场中持续立足,不能以高姿态俯视消费者,需要尊重市场规律,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,认真打磨产品和服务质量,在品质和价格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。